2023年2月9日,202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主会场活动在武汉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会议以“科技创新支撑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为主题,邀请行业权威专家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海上风电、高温气冷堆核电、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发展进行了交流研讨,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机遇和挑战,探索未来发展趋势和路径,与大家共话发展、共谋未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电工委员会第36届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致开幕辞并作特邀主旨演讲。
湖北省政府副省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邵新宇,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国平,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韩国电气学会会长金在彦通过视频致辞。会议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全生明主持。
邵新宇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能源发展步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新阶段。湖北将积极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不断提升能源供给能力优化能源结构、增强创新动能、深化能源改革和对外合作,全面支撑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用能需求。
邵新宇致辞
雷鸣山在致辞中介绍了三峡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坚持打造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近年来在推动能源供应清洁化、能源装备国产化、能源利用高效化、能源系统智能化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表示,今年是三峡集团成立30周年,站在三十而立的新起点上,三峡集团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打造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现代产业链链长和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集团将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加快能源科技自主创新步伐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更多力量。
雷鸣山致辞
陈国平在致辞中指出,作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能源行业首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电网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招、硬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了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在保供电、稳增长、促转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面向未来,公司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优势科研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和关键核心技术科技攻关,强化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科技支撑,围绕新型能源体系的技术需求,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示范工程,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优化科技创新组织范式,助力我国在电力科技领域成为全球的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
陈国平致辞
张桂华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经济会议精神为科协和学会围绕“四个面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引。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是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的优秀代表,是推动电力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和凝聚电力科技创新思想的高端平台。中国科协将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一起,聚焦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广泛团结凝聚能源电力科技人才力量,以加强学会引领广泛凝聚人心,以深化学会治理增强服务效能,以促进科技经济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学会的组织凝聚力、学术引领力、社会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学会,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张桂华致辞
黄学农在致辞中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人与自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和主动担当。我们必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机遇,坚持依靠科技创新,依托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和新设备,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希望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够持续跟进新时代能源科技发展的战略方向,努力支撑我国能源电力行业科技创新,积极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黄学农致辞
金在彦在致辞中表示,多年来,韩国电气学会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两学会共同主办国际会议并开展多种方式的交流与合作。将来两学会的合作会越来越多,将成为推动中韩两国电气技术发展,促进学术和行业科研合作的重要力量。希望两学会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前沿技术发展中共享知识、经验和新想法。相信这些融合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新发展很快将为电力工业带来丰硕成果。
金在彦视频致辞
舒印彪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了全局性系统性的战略部署,也对能源电力行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电力肩负着重要使命。推进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科技创新和产业支撑是关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凝聚起广大能源电力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的强大合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舒印彪致辞并作主旨演讲
在题为《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与创新发展》的主旨演讲中,舒印彪指出,清洁化、再电气化、数字化、标准化已成为全球能源电力发展的主要方向。我们要结合我国实际,牢牢把握“安全、清洁、经济、高效”的根本原则,科学谋划我国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要通过两端发力推进能源转型,即在电力生产侧打造深度低碳电力系统(清洁化);在能源消费侧实现高度电气化(再电气化)。他强调,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深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要抓住全球科技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强化底层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从基础理论到核心技术、标准、市场全面升级,推进产业再造和产业基础高级化,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和我国科技自立自强。要科学构建现代化电网体系,建设多能互补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打造绿色低碳技术产业体系,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体系。
全生明主持大会
会议邀请到6位院士专家作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北省电力安全与高效重点实验室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程时杰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陈国平作了题为《关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若干问题的思考》的报告,提出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原则,并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思考。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良友以《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趋势与技术挑战》为题,总结了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规模化开发、平价化上网、国产化替代”的发展趋势,分享了海上风电开发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涛作了题为《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发展与展望》的报告,介绍了世界核电技术发展概况和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特点,对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邹志刚在题为《国家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报告中指出,氢能作为零碳绿色的二次能源,将在减碳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用风、光、水、电制氢,实现电力增值和循环,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消纳途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作了题为《新能源革命的技术瓶颈与路径探索:储能、氢能与智能》的报告,重点介绍了长周期可再生能源的氢储能技术,短周期电化学电池储能技术和分布式车网互动电动汽车智慧储能技术,展望了中国新能源革命的技术路径与前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级顾问郭剑波的报告以《对新型电力系统演进趋势和关系的认识》为题,分析了能源电力未来发展场景,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矛盾演化与演进路径,从多维视角、不同层次剖析了新型电力系统的本质与内涵。
程时杰主持主旨报告
王良友作主旨报告
张涛作主旨报告
邹志刚作主旨报告
欧阳明高作主旨报告
郭剑波作主旨报告
会上举行了颁奖仪式,2022年顾毓琇电机工程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人物奖在会上隆重颁发。
清华大学陆超教授代表2022年顾毓琇电机工程奖获奖者吴维韩教授接受舒印彪理事长颁奖
2022年度电力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
2022年度电力科技人物奖颁奖仪式
出席本次年会主会场活动的学会领导还有: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郑宝森,学会副理事长贺锡强、金耀华、冯树臣、吴云,学会监事长、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国网能源研究院执行董事欧阳昌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级顾问林铭山,学会秘书长王刚。出席本次年会主会场活动的院士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王锡凡,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垣、韩英铎、黄其励、邱爱慈、沈国荣、李立浧、刘吉臻、饶宏、王成山,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崔屹。出席年会主会场活动的嘉宾还有:湖北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周德文,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凤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华中分部主任、党委副书记田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马振波,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生权,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冷俊。电力企业、高校、省级学会、专委会、会员中心,以及全国电力领域相关单位的领导和科技工作者到现场或线上参会。会议通过新华社客户端进行了视频直播。
活动当天下午召开了院士专家论坛。会议同期举办了能源电力科技创新成果展。
领导参观能源电力科技创新成果展
202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自去年11月正式启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先后组织召开了学术报告发布会、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协作网年会、女工程师论坛等主题活动,并分别由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电力系统自动化、清洁低碳发电、电力工程经济、电工数学等专委会承办了8场专题活动。
本届年会由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南瑞集团有限公司首席协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协办。会议还得到了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长缆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新闻媒体、行业期刊等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