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能源电力行业创新发展,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2023年11月11日,2023能源创新青年论坛在四川天府新区成功召开,论坛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指导,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青年和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电机系主办,中国电科院期刊中心、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清华大学会员中心、天府永兴实验室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四川省电机工程学会承办。本次论坛也是202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主题活动之一。来自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青年和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委员代表和国内能源电力领域相关龙头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院士专家及青年人才200余位汇聚一堂。开幕式和主旨报告环节分别由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鲁宗相,东北电力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青年和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建国主持。1万7千余位观众通过视频直播方式收看论坛实况。
本次论坛以“‘智’汇青春,‘碳’索未来”为主题,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相关部署,与国家重大需求同频共振,在“双碳”发展目标、新型能源体系等战略的引导下,通过主旨报告、平行论坛等精彩环节,对能源电力行业的创新发展与青年人才的培养路径展开深入研讨,现场气氛热烈,观点纷呈,成果丰硕。
论坛现场
识微见远,共话“人才之道”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青年和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康重庆,中国电科院总工程师、可再生能源并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王伟胜,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党群工作部部长彭天宇,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工程师胡朝华先后为论坛致辞,共同就青年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路径探索、经验分析和未来展望。
嘉宾致辞(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康重庆、王伟胜、彭天宇、胡朝华)
康重庆在致辞中代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青年和教育工作委员会、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强调,青年人才是推动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青年的锻炼、培养与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希望青年人才能够心怀“国之大者”,彰显青春担当,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实现成长,贡献力量。
王伟胜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电科院高度重视能源电力青年人才的培养,努力为广大青年科技人才搭建交流与发展平台,下辖期刊中心有《中国电机工程学报》、《CSEE JPES》、《新型电力系统》等7本期刊,组织了“能源创新青年论坛”等一系列国内外学术会议。期待通过此次论坛分享真知灼见,展现学者风采,传播先进科研方法,碰撞宝贵创新思想,共同为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彭天宇在致辞中介绍了天府新区的发展概况,肯定了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的发展成绩。他表示,天府新区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区,将多措并举助力专家学者、青年人才在天府新区实现更大发展。期待青年人才选择天府新区、扎根天府新区,在天府新区收获精彩事业、享受幸福人生。
胡朝华在致辞中介绍了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的发展成绩和四川省电机工程学会助力青年人才成长的举措。他表示,科技创新是实现电网和电力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次论坛为全国电力青年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重要契机,对促进四川电力高水平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国际部主任、电力科学技术奖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赵建军代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青年和教育工作委员会做工作报告,详细介绍了委员会近年来不断完善人才奖励与举荐机制,持续做好青年人才托举工作,深入开展人才举荐工作,召开青年学术会议和“能源创新青年论坛”等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成果。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是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西南地区项目的区域培养基地,形成了特色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院教育培养中心主任王佳在会上做了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西南地区项目2024年招生推介,宣讲了项目的定位、招生及培养等内容。
工作汇报和项目推介(从左至右:赵建军、王佳)
论道启智,激荡创新思维
能源技术如何突破创新,能源电力学科如何实现新发展?五位专家分别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分享相关研究成果,呈现出一场高端前沿、精彩专业的学术盛宴,为与会青年人才开拓学术视野,拓展创新思维提供了重要的指引与启迪。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科院名誉院长、《CSEE JPES》主编周孝信发表了题为《绿氢发电应用及其初步经济性分析》的特邀报告。周孝信分析,未来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将逐步实现对化石能源的绿电、绿氢替代。他就绿氢发电的应用前景和初步经济性进行了探讨,提出关键是降低作为电解水制氢原料的绿电成本,最后着重分析了综合能源生产单元(IEPU)的研究成果和绿氢发电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意义。
周孝信作特邀报告
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剑在题为《高端输变电装备关键技术》的主旨报告中分析了高端输变电装备面临的问题,并围绕数字化设计、绿色制造、智能化三个方向阐述了高端输变电装备的发展方向,指出推动输变电装备数字化设计、绿色制造和智能化技术发展,是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对增强我国输变电装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檀勤良以《“双碳”战略下,电力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创新发展之路》为题分享了对电力特色高校学科共性问题和发展路径的前瞻性思考,重点介绍了华北电力大学的总体情况及在“双一流”建设方面的举措与成效。他强调,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能源强国的时代背景下,电力特色高校应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
青海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教授梅生伟在题为《盐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从压缩空气储能说起》的主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盐穴油气存储、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盐穴储氢的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等情况,并对盐穴二氧化碳存储提出设想和可行性分析。他指出,完善盐穴利用技术体系,对于支撑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电科院总工程师、 可再生能源并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王伟胜以《浅谈新型电力系统对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新需求》 为题, 从新型电力系统提出的背景入手, 分析提出“三新”的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 他指出,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 不仅需要电气工程学科内部的深度融合, 更需要持续探索与外部学科的交叉互动, 通过关键技术创新与重大装备突破, 从而共同推动新型电力系统逐步建成。
主旨报告(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李剑、檀勤良、梅生伟、王伟胜)
研讨聚才,尽展青年风采
为展示相关领域内青年人才的创新成果,激发青年人才创新热情,
本次会议围绕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学术沙龙、能源与交通融合发展、新能源不确定性及其应对方法、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与市场、数字化智能技术及装备、储能及氢能技术等主题设置了6个平行分论坛,安排近70个专题报告的汇报交流。
来自能源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青年学者,充分利用各分论坛搭建的平台分享个人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等内容,与参会嘉宾开展多视角、跨学科的交流探讨,共话能源电力行业创新发展的新成果、新思路和新模式。
分论坛交流现场
“能源创新青年论坛”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指导,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青年和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电科院期刊中心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清华大学会员中心常驻承办。自2020年创办以来,已成功召开近20场主题会议,覆盖“电力系统”、“电力电子”、“高电压”等专业方向,超过100位青年专家参会分享,20余万人次收看直播,积极助力青年人才的学术交流,形成了促进产学研融合的行业盛会。
本次论坛是“能源创新青年论坛”首次以线下形式召开的学术年会,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能源强国的切实举措。通过会议可以关注到新兴技术领域的学科布局,把握未来科技与产业变革的机遇,打造以产业需求为核心、强调跨学科整合以及服务贡献的工程教育专业体系,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启发和更有力的支持,进而为推动我国能源电力事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参会的青年人才纷纷表示,本次论坛主题鲜明、组织精密,搭建了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开放平台,有力促进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交流和学术思想碰撞。